第一章苦修做人之道,熬得立身之本
作者:
馬銀春 更新:2016-12-26 19:31 字數(shù):11313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事業(yè)成功的人,通常是那些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人。只有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做不好,事當然也不會辦成。做人做好了,事情做對了,財富自然也就隨著來了,事業(yè)自然也就成功了。
一、認清自己勝過崇拜他人
認清自己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們不妨經(jīng)常照照鏡子,審視一下自己,經(jīng)常提醒自己、點撥自己,真正把握和確認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以及給他人的印象,這樣有助于我們更完美地成長。
花有花的艷麗,葉有葉的繁茂,人有人的所長。在這個世界上,每一樣東西的存在,都有其各自的價值,更何況是人呢
來看一則寓言故事:
小老鼠覺得自己太渺小了,一直希望找到最大的東西。什么最大呢 抬頭一看,萬物莫大于天。所以,小老鼠對自己說:“我人生的境界就是要找到天的真諦。天無所畏懼,它太遼闊了,籠蓋四野!
小老鼠問天:“天啊,你什么都不怕,我卻這么渺小,你能給我勇氣嗎 ”天告訴它說:“我也有怕的,我怕云。因為云可以遮天蔽日,太陽和天空都可以被云密密地遮住。”
小老鼠覺得云更了不起,就去找云:“云啊,你能遮天蔽日,你是天地之間最大的力量吧 ”
云說:“不,我怕風。我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嘩,大風一吹,云開霧散,風過云飄。所以,我還是有怕的東西的。”
小老鼠又跑去找風:“風啊,你的力量太大了,天空上的萬物都抵擋不住你,你沒有什么可怕的了吧 ”
風說:“我也有怕的啊,我怕墻。天上的云我能吹散,但地上的墻我就繞不過去了。所以,墻壁比我厲害!
小老鼠又跑去找墻:“你連風都擋得住,你是不是天下最強大的 ”
墻卻說了一句令小老鼠非常驚詫的話,墻說:“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為老鼠會在我的根基上一點一點咬出很多洞,總有一天,我這面?zhèn)グ陡叽蟮膲,會因為這些老鼠洞而轟然倒塌!
這個時候,小老鼠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就是它自己。
每一個生命的個體雖然表面各異,但本質卻是相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有自己不可復制的特質。我們自己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別人,與其盲目地崇拜別人,還不如積極地認清自己。
盲目地崇拜別人會導致盲目地跟從。一個人如果養(yǎng)成了盲目跟從的習慣,就會失去正確判斷的能力,認不清事實,終生碌碌無為。
生物界有一種奇怪的蟲子,叫列隊毛毛蟲。顧名思義,這種毛毛蟲喜歡列成一個隊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負責尋找方向,后面的只管跟從。生物學家法布爾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誘使領頭毛毛蟲圍著一個大花盆繞圈,其他毛毛蟲跟著領頭的毛毛蟲在花盆邊沿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圈。這樣一來,這一圈毛毛蟲就像一個長長的游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每個毛毛蟲都跟著它前面的毛毛蟲爬呀爬,周而復始。
法布爾在毛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毛毛蟲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須從隊伍中撤離出來,不再一條接一條地前進。
法布爾預料,毛毛蟲很快就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向食物前進。但是,毛毛蟲沒有這樣做。它們?nèi)耘f沿著花盆一直走一直走,直到餓死。
看了這個故事,很多人會笑話毛毛蟲愚蠢至極,連這么簡單的事實都看不清楚。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毛毛蟲一樣做著這種盲目跟從的傻事呢
卡耐基曾經(jīng)寫過一本關于公開演講的書。一開始他借用別的作者的觀點,花了一年的時間進行龐雜的選編和整理工作。當稿子擺放在他面前時,他覺得那些堆砌的觀點沒有任何生命力,不能讓人產(chǎn)生一絲閱讀的欲望,自然也不能有什么益處。后來,他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和觀察,寫出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從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盲目地模仿別人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我們不必費盡心思地追著別人的影子跑,只要冷靜下來認真地審視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能。
因此,我們每個人要經(jīng)常照照鏡子,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缺乏認識自己的能力,而是缺乏認識自己的勇氣,因為我們不敢正視鏡子里真實的自己,我們害怕看見一個丑陋、衰老、委靡不振的自己,因此,總是拒絕去認識自己。但是,一個人的人生是沒法逃避的,必須真實地面對。
二、對自己有個正確的估價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進而對自己有個正確的估價,這樣才能應對生活的變化。
在現(xiàn)代社會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你是否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會莫名其妙地陷入到一種靈魂深處的不安之中,而卻找不到應有的特殊理由。我們的每一聲嘆息,我們內(nèi)心的每一次呼喚,你只有躲開外面世界的嘈雜與喧鬧,靜靜地聆聽自己的心靈,這樣,你才能在這紛繁嘈雜之中,堅守一方寧靜,也才不會在喧鬧的生活中迷失自我。
對于不認識的人,你可以設法去結識。對于未知的世界,你可以積極地去探索;對于成功的峰巔,你可以大膽地去攀登。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極容易辦到的事。但在此之前,你必須先聆聽你自己,先拷問自己的心靈。
拷問你的什么呢 請看:
你確定了你的人生目標了嗎
你對你自己達成目標有時效限制嗎
你制定了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計劃了嗎
你知道心態(tài)的意義嗎
你知道你的心態(tài)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嗎
你能控制你的心態(tài)嗎
你知道潛力的意義嗎
你知道你自己身上所擁有的潛力有多大嗎
你能將你的潛力開發(fā)出來嗎
你知道你自己有什么習慣嗎
你能把你的壞習慣改掉嗎
你能將你的好習慣派上用場嗎
你知道你的情緒特征嗎
你能控制你的情緒嗎
你知道你的個性嗎
你能培養(yǎng)出迷人的個性嗎
你知道你都結交了些什么人嗎
你能與積極的人結交而拒絕消極的人嗎
你知道你人生的困境在哪里嗎
你有能力走出你人生的困境嗎
你想過走出你人生的困境嗎
你面對過失敗嗎
你能征服失敗嗎
你能從失敗中總結出教訓嗎
你知道人生的意義嗎
你知道你人生的機會在哪里嗎
你能抓住人生的機會嗎
你知道你的缺點是什么嗎
你能改掉你的缺點嗎
你知道你擁有多少知識嗎
你能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嗎
你知道你的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的還是保守性的嗎
你能否將你的思維變成創(chuàng)造性的
你知道你現(xiàn)在的處境嗎
你是否愿意突破現(xiàn)在的處境
你了解你現(xiàn)在所在的集體嗎
你知道你能與人相處嗎
你知道你是愿意做追隨者還是立志要做首領嗎
你知道你現(xiàn)在的身體狀況嗎
你知道你的家庭狀況嗎
你確信你有能力做你想做的事嗎
以上,只不過是你在拷問自己、聆聽自我、認識自己時必須認真回答問題。如果你要認識你自己,對你自己要有一個完整的把握,你還須提出更多的問題,從更多的角度來認識你自己,拷問自己的靈魂。
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你自己,對自己有一個較為正確的估價,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三、自降身份,在低起點上勝出
放低姿態(tài),既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作為。有時候,保持適當?shù)牡妥藨B(tài),絕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智慧。
在當今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自命不凡。他們心態(tài)浮躁,不肯從最基層做起,迫切地想用一些實際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有些人往往對許多事情都看不上眼,也不屑于去做。結果只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所以我們不妨在定位的時候,把自己放低一點,這樣反倒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要以為自己是碩士,是博士,自然就會比那些?、本科生的起點高,因而心比天高,不可一世。要知道,世界上不缺少自命不凡的人,缺的只是踏實、講究實際的人。有些人永遠高揚著姿態(tài),對那些平凡崗位的角色絲毫沒有興趣;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找一份和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但是結果又常常事與愿違。
邵峰是博士畢業(yè)的高材生,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擇業(yè)碰壁之后,決定換一種方法找工作。他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自降身價,去找一份工作。
結果出乎意料,他很容易地進入了一家電腦公司,做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沒過多久,上司就發(fā)現(xiàn)他才華出眾,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錯誤。這個時候他把自己的本科學位證書拿了出來,于是上司就給他調(diào)換了一個與本科生水平差不多的工作。
沒過多久,邵峰在新的崗位上也游刃有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又亮出自己的碩士學位證,老板又提升了他。從此以后,老板就開始注意他了,發(fā)現(xiàn)他應付現(xiàn)在的工作仍然綽綽有余,于是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書,并說明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老板這才明白怎么回事,更對他的低調(diào)和謙虛贊不絕口。理所當然地,邵峰在這個公司里受到了重用。
你比別人強,還有比你更強的;你本科畢業(yè),比那些?飘厴I(yè)生有優(yōu)勢,可是站在你后面的就是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后面還有博士生。總之,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在強者如云的隊伍里,要想勝出談何容易!這時候,不妨進行逆向思考,在大家都向高處擁擠的時候,你何不放下身價,降低身份,在低起點上勝出呢
如今,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yè)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中,理想的職業(yè)固然重要,但在沒有更好選擇的前提下,暫時屈就也是權宜之計。
在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對于剛走出校門跨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畢業(yè)”就等于“失業(yè)”。因此,大學畢業(yè)生們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高薪”和“高職”,而是應該轉變戰(zhàn)略,放低姿態(tài),主動去適應社會。只要你是金子,那么你在低起點上一樣有勝出的機會,而且勝出的機會將更多!
一個人在社會上求生存,即便你有自己的優(yōu)勢,你也不可能恰巧遇到發(fā)揮自己長處的機會,除非你正好遇到伯樂。這時候,就要學會彎腰,從基層做起。這就像當你遇到一個很低的門的時候,你昂首挺胸地過去,肯定會給腦袋碰出一個包來。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彎一下腰,低一下頭,讓很低的門顯得比你高就成了。
只要你能放得下身份,你的競爭對手就不再是那些一個比一個自命不凡的強者,更多的是那些踏實、謙虛的?粕蛘弑究粕V灰闶墙鹱,在哪里都會發(fā)光的。但若是在一大堆金子中發(fā)光,就很難有人發(fā)現(xiàn)你;你若在一堆石子中發(fā)光,那么別人一眼就能看到你。學習謙恭,學習禮讓,學習盤旋著上升,這既是人生的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
今天,社會競爭格外激烈,如果你想高人一等,就得先低人一頭,放低自己,表現(xiàn)得謙虛、平和、樸實、憨厚,甚至愚笨、畢恭畢敬。你的低姿態(tài)雖然把自己的身價放低了,但是你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那么別人自然會對你留下好的印象。四、只有平庸的人,沒有平庸的命運
一個人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甘于平庸。或許你會受到挫折,但是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來。
許多人之所以成為平庸的人,其原因是他們的志向隨著命運的改變而改變,一步步庸俗化,從而最終失去改變自己命運的雄心壯志。人生至關重要的事是有遠大的目標和達到這個目標的雄心壯志。
成功的秘訣有千千萬萬,有人依賴背景,有人憑借天賦,有人借助機遇……而他卻憑著一種“熬”的韌性,20年來潛心做了一件事,最終由一個幾乎被所有人認為“很一般”的平常人,以一本小說在一夜之間躥紅網(wǎng)絡,紅透大江南北,獲取巨大的成功。
他叫石悅。成名以前,他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石悅曾是廣東某地海關的一名小公務員,出名后被借調(diào)到北京海關總署下屬雜志《金鑰匙》任編輯。幫助他迅速成名的正是那本由他撰寫、在讀者中引起巨大轟動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
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性格偏內(nèi)向,從小學到大學,學習成績不好也不壞,無任何特長,一直被老師、同學甚至父母視為資質平庸、將來不可能有多大出息的男孩。石悅唯一有點與眾不同的東西,就是對歷史的癡迷。還在小時候,當別的男孩子整天拿著變形金剛、仿真手槍玩得正歡時,石悅卻對歷史故事書籍情有獨鐘,一套《上下五千年》歷史叢書是他童年、少年時形影不離的“好伙伴”。進入大學,許多同學忙著談戀愛、沉溺于各種網(wǎng)絡游戲中,石悅仍然將自己的課余時間全都交給了史書。只要一有空,他就會一頭扎進圖書館,如饑似渴地閱讀著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史書。
大學畢業(yè)后,石悅考取了公務員。他從來不會像辦公室的其他同事那樣,一張報紙一杯茶地消磨著漫長的時光,他依舊躲進史書中與各朝各代的歷史人物交友為伴。石悅成了眾人眼中的另類,甚至大家覺得他有點孤僻。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泡吧,也不愛交朋友,一點都不像“80后”的年輕人。下班后,基本上不會有什么休閑活動與社交應酬,他常常將自己關在狹窄的房間里,獨自沉浸在那些刀光劍影、富貴浮云的歷史往事中,或者奮筆疾書記錄著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直到有一天,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小說在天涯論壇、新浪網(wǎng)站風起云涌,掀起一陣陣熱潮,深受廣大網(wǎng)民讀者熱烈追捧,每月的閱讀點擊率超過百萬。當許多出版商趕到石悅的單位爭相要和他簽訂出版合約時,大家才知道,這個平時毫不起眼、有點木訥內(nèi)向的小伙子就是目前網(wǎng)絡中大名鼎鼎的當紅作者“當年明月”。
后來,有媒體記者向石悅討取成功經(jīng)驗時,他調(diào)侃地說道:“比我有才華的人,沒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有才華;既比我有才華,又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能熬!”
這話回答得十分精彩!石悅的成功確實是熬出來的,正因為他二十年如一日地耐得住寂寞,迷戀于歷史,才會換來今天的輝煌成就。人有了想成大事的雄心才會去創(chuàng)造。雄心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為我們的人生潤色。雄心是人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目標即使不能實現(xiàn),也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想取得任何成功哪怕只是一點小成就都需要時間,都有一個過程,所以,在不懈努力的同時,要學會等待。等待機會的到來,等待夢想的花開,等待果實的成熟,等待眾人來采摘……
五、做人要懂方圓之道
做人要圓,做事要方。外圓內(nèi)方,游刃有余。
銅錢,一枚圓圓的小錢,中間透著棱角分明的小方孔。做人也要像銅錢一樣做到外圓內(nèi)方。方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yōu)秀的品質;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辦法繞過去。一個人要是過分得方方正正,就像生鐵一樣,一拗就容易斷;但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讓別人吃虧,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誰還愿意和這種人打交道呢 這種人自然也是失敗者。做人、做事必須做到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而內(nèi)方。
人活在世上,無非是面對兩大世界——身處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人,一輩子無非是做兩件事——做人和做事。怎么做人和怎么做事,從古到今都是人類探討的問題。多少人一輩子都在哀嘆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但一枚小小的銅錢卻將一切變得那樣簡潔,那樣明白。
先說做人要方,就是說做人要懂規(guī)矩,絕不可以亂來,絕不可以越雷池一步,這個理兒在中國已經(jīng)流傳了上千年。中國人常說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所不為才可有所為”,說的就是“方”這個道理。
每一個行業(yè)都有自己絕不可以逾越的行規(guī)。比如說做官就絕對要奉守清廉的原則,從一開始就做好承受清貧的思想準備,就像曾國藩家訓“八不得”中的一條——“為官要清,貪不得”一樣。如果做官開始的動機就不純或慢慢變質,企圖以權謀私或權錢演變,那這個官就一定當不好,當?shù)貌豁樌,也不會當長遠。
做人要方就是:要我們在禮尚往來中學會以心交心,以誠換誠;要我們在和睦相處中學會以禮交禮,以儀換儀;要我們在謙虛謹慎中學會以真交真,以純換純;要我們在光明磊落中學會以善交善,以孝換孝;要我們在風雨共濟中學會以義交義,以仁換仁;要我們在舍生取義中學會以名交名,以命換命;要我們時刻都要記得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地對人;要我們時刻都要記得率真、親切地待人;要我們時刻都要記得亮亮堂堂、方方正正地為人。比如清朝雍正時期的田文鏡,是個有名的“鐵公雞”,他辦事一絲不茍,事無巨細。還有乾隆時期的紀曉嵐,都是方正做人的典范。
中國人做事,愛講究圓滿,圓通,圓順。圓,意味著好,意味著熟,意味著美,還意味著快樂。所以,人人都覺得圓才是最好的,不缺失,很完美和周全。在我們的腦子里,事要做圓滿,最好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到。
有一個農(nóng)村小姑娘,在某個大城市的一戶人家做保姆。一天早晨,她起來做飯的時候,在房門口撿到了五元錢,她想肯定是主人不小心掉的,就隨手放到了客廳的茶幾上。晚上的時候,女主人把錢收了起來。誰知第二天又是如此,而且數(shù)額增大,竟然是一張二十元的,這下小姑娘覺得奇怪了,怎么會這樣,莫非……想到這里,小女孩留了個心眼,把錢揣到了自己的衣袋里,等到傍晚的時候,趁女主人下樓鍛煉的機會,把錢放到樓梯上,準備測試女主人一下。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女主人看到錢時,就毫不猶豫地揣進了自己的腰包。這個過程被有心的小保姆看得一清二楚。當主人問小保姆有沒有看見二十元錢的時候,小保姆證實了自己的猜測,知道是主人在考驗她,也可以說是在侮辱她。但她不慌不忙地問女主人,您剛剛上樓的時候不是在樓梯上撿到了嗎 女主人聽到樓梯二字,像是觸了電一樣,尷尬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小保姆利用了“圓”的策略,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又對女主人進行了有利的反擊,一舉兩得。
做人要方,做事要圓,就宛如一對孿生兄弟(姐妹)那樣,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地相親相愛著”,并且還相互遷就著彼此而心心相印地奮發(fā)圖強。如果我們不懂得做人要方,就不會懂得做事要圓,這是一個“水乳相融的大容器”,誰也脫離不了誰。只有我們做人做到方,才能做事得到圓。六、做人要信守諾言
為人處世,信守諾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歡迎的人,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把他們的特點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其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任何時候都有守信、遵約的美德。
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十分注重講信用、守信義。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志:“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边@首詩表達了他堅守信用的處世態(tài)度和內(nèi)在品格。因此,中國人歷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言必行,行必果。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yè)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天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面……”說著,流下淚來。范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這正是兩年后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天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闭f完趕緊回到屋里,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天空雁叫,范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會來呢 ”他媽媽不相信,搖頭嘆息:“一千多里路啊!”張劭說:“范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崩蠇寢屩缓谜f:“好,好,他會來,我去備點酒。”其實,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嘆地說:“天下真有這么講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為后人傳為佳話。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xiàn)了對己的尊重。但是,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也反對使人容易“寡信”的“輕諾”,更反對“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丑行!
在社會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動幫助朋友辦點事,這種精神當然是可貴的。但是,辦事要量力而行,說話要注意掌握分寸。因為,諾言能否兌現(xiàn)不僅有自己努力程度的問題,還有一個客觀條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況下是可以辦到的事,后來由于客觀條件起了變化,一時辦不到,這種情況是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朋友面前,不要輕率地許諾。有的事,明知辦不到,就應向朋友說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達理的,是會原諒的,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輕率許諾。這樣,不但得不到友誼和信任,反而會失去朋友。
七、識時務者為俊杰
任何事都講究規(guī)律,看清形勢,跟準潮流,順勢而為才能掌握未來,揚起成功的風帆。
自古雄才大略之人皆能順應時勢而成大事,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聰明人都識時務,識時務者都聰明,他們知道如何防患未然并轉危為安。固執(zhí)的人往往厭惡識時務者,理由是對方等同于見風使舵的小人。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是長久不變的,變化的時代對一個人的適應能力有很高要求。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zhàn),原來的地位和身份似乎并不具有多少價值,在情勢復雜的時候,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大可做些變通的工作!白儎t通,通則久”,只有這樣,人生才能夠化險為夷。
識時務者為俊杰,這世界上不存在萬能的人,命運常常要受到他人決定的影響,所以要注意全方位地接觸對方,從而使他們作出對你有利的決定。這樣看來,識時務者從事的是一種高質量的工作,如果本身擁有道德基因,就是很有魅力的成功人士了。
時務與人的洞察力有關。某個集團的總裁因年齡的關系要退休了,幾位副總裁中有一位可能要接替他的職位。作為部門經(jīng)理,你要處理好跟幾個人之間的關系,這件事情非常微妙。其中有一些是比較直接的現(xiàn)實關系,另一些是比較間接的未來關系,如何處理好這兩種狀態(tài)的關系,確實是一門較深的學問,F(xiàn)實關系能夠使你事業(yè)平穩(wěn),未來關系則可能使你更上一層樓,協(xié)調(diào)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你才能順利升級。要想維持某種關系,就必須作出讓步和付出代價。
如今,不識時務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因為人們逐漸認識到固執(zhí)得不償失。誰都需要來自各行各業(yè)的信息和各行各業(yè)人士的支持,一味板個面孔做嚴肅狀,跟別人握手蜻蜒點水,讓人覺得他不好接近,最終只能證明自己無價值。因為其行為使得他逐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而誰都不愿意與不受歡迎的人為伍。于是,他們的日子注定就不會好過,眼前的情景跟他們的愿望南轅北轍,最終成不了有口皆碑的俊杰。
有的人非常識時務,但除此之外似乎沒什么值得夸耀的了。他稱得上是半個心理學家,對你內(nèi)心的思想似乎非常明白,時不時給你來一顆糖衣炮彈,把你“炸”得暈暈乎乎。對于這一類人,任何人都有必要警惕,因為他們從不真刀真槍地跟你干,他們發(fā)揮自己察言觀色的看家本領,在要緊處下套。因此,對于“時務”這個中性的詞匯,應該有一個健康的理解。如果你非在它身上嫁接一枚毒果,整體的味道就變化了。如果你從它身上汲取積極的營養(yǎng),這棵參天大樹也會根深葉茂。后者永遠比前者可貴,因為在講“實事求是”的年代,沒人會因為是非不分而將驢說成是駱駝。
八、以德立身,澤己及人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這是一個成功者必須確立的內(nèi)在標準,沒有這個內(nèi)在的標準,人生之路就會失去支撐,最終必然導致失敗。
做人要有道德,這毫無疑問。做人要有心機,這也沒有問題。這二者看似矛盾,其實是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
人的品行、德行就是“德”,自古“才”與“德”并重,形容一個人最好的詞語就是“德才兼?zhèn)洹。一個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不可能結識真正的朋友,也不可能獲得長久的事業(yè)成功,這樣的人很難有人能與之長期合作。因為這種人不是搞一錘子買賣,就是過河拆橋。并且,這種人在家庭中,也可能作出不道德的事情,給配偶和孩子造成痛苦和不幸。他們甚至還可能因為某種利益的驅動,鋌而走險而落入法網(wǎng)。
以德立身,必須以自律為前提,并且一味地講“哥兒們義氣”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谏鐣,缺德之友最終會成為自己成功路上的定時炸彈。例如,明知這筆貸款不合手續(xù),但因為對方是朋友,所以大開綠燈;明知這個項目不能擔保,因為受朋友之托,所以還是辦妥了。諸如此類的經(jīng)濟犯罪案件多數(shù)發(fā)生在年輕人身上。他們重朋友、講義氣,交往中自以為彼此很了解,因此在合作中絕對信任對方,毫無防備,不能辦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絕。這樣,如果被缺德之人利用,必然會毀了自己的前程。
以德立身貫穿于每個人的人生過程,是一個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則。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道德對于人的要求雖有著不同的變化,每個人體驗和經(jīng)歷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變的,它對每個人的人生大廈起著支撐作用的定律也是不變的。
富蘭克林是美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民主主義者、著名的科學家,一生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但是,富蘭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無法與人合作,做事經(jīng)常碰壁。后來,富蘭克林在失敗中總結出了不朽的人生經(jīng)驗,他為自己制定了13條行為規(guī)范,并嚴格地執(zhí)行,使他很快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這13條行為規(guī)范分別是:
(1)為了健康,要學會節(jié)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不因為飲酒而誤事。
(2)學會緘默。講話要利人利己,避免浪費時間的瑣碎閑談。
(3)做事要有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條,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時間表,辦公桌上永遠都不凌亂。
(4)快速決斷。決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須準確無誤地履行你所下定的決心,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要改變初衷。
(5)學會節(jié)約。除非是對別人或是對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處,否則不要亂花錢,不要養(yǎng)成浪費的習慣。
(6)勤奮。不要荒廢時間,永遠做有意義的事情,拒絕去做那些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事情,對于自己的人生目標永不間斷地努力。
(7)為人真誠。不做虛偽欺詐的事情,做事要以誠摯、正義為出發(fā)點,如果你要發(fā)表見解,必須有根有據(jù)。
(8)富有正義。不做任何傷害或者忽略別人利益的事。
(9)不走極端,克制沖動。避免極端的態(tài)度,克制對別人的怨恨情緒,尤其要克制沖動。
(10)注意清潔。一生都不要忍受身體、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潔。
(11)做事鎮(zhèn)靜。遇事不要慌亂,不管是普通的瑣碎小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12)保守貞潔。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于身體健康或者是為了傳宗接代,盡量少行房事。絕不做任何干擾自己或別人安靜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損于自己和別人名譽的事情。
(13)為人謙遜。向耶穌和蘇格拉底學習,學習他們謙遜做人的道理。
道德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德的前提就是盡量幫助別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損人利己。一定要抵得住享樂和金錢的誘惑,不要有非分之想,不為別人的行為而動,不為別人的言論而動,也不能為任何的誘惑和利益,而使自己去做你明明知道是邪惡的事情。這些看似無學問可言,實則是做人的大學問。
九、做“老大”不容易
為人做事,度德量力。做老二有做老二的妙處,老二是避風港,老二是根據(jù)地,老二可進可退!袄洗蟆敝肥且粭l“不歸路”。
幾年前看過一篇工商人物的專訪報道,受訪者是一位電腦業(yè)的老板。這位老板在提到他的企業(yè)與另一家企業(yè)孰大孰小的問題時,他說他不想去跟那一家比,也不必去跟它比,他強調(diào)他采取的是“老二政策”。他說,當“老大”不容易,因為不論研發(fā)、行銷、人員、設備,都要比別人強,為了怕被別的公司趕超過去,便不斷地擴充、投資。換句話說就是要花很多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他認為這樣太辛苦了,而且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但老大當不成,甚至連想當老二都不可能。
這只是他個人的想法,因為并不是當“老大”就一定會很辛苦,有人就當?shù)幂p松愉快,因此,當老大、老二或老三完全是觀念問題。不過這位老板所說的卻也是事實——當“老大”就要費很多力氣來維持“老大”的地位。
不只從事企業(yè)經(jīng)營如此,上班拿薪水也是一樣。像主管就是該部門的“老大”,這個老大為了保住他的位子,不但要好好帶領手下,還要和上級搞好關系,以免位子不保。有成績的時候,主管當然功勞第一,但當有過失時,主管同樣也是首當其沖。而當副主管的就沒這么多麻煩,表面上看來他不如主管風光神氣,但因為上有主管遮風蔽雨,下有員工為其拼命,可省下很多辛苦。所以很多人寧可當副手而不愿當主管。
說了這么多,這里并沒有教你別當“老大”的意思,如果你有當老大的本事,也有當老大的興趣和機會,那么就去當吧。但如果你自認能力有限,個性懶散,那么就算有機會,也不要去當老大。因為當?shù)煤脛t好,沒當好一下子變成老三老四,不但對自己是個打擊,更會得到這樣的批評:“某某人不行”、“某某人下臺了,聽說很慘”……這些批評對你都是不利的。中國人一向扶旺不扶衰,你一旦從“老大”的位子摔下來,就會有人落井下石,于是本來還可當老二的,卻連要當老三老四都有問題了。經(jīng)營企業(yè)也是如此!褒堫^老大”的位子一旦不保,就會給人“某某公司倒了”的印象,于是兵敗如山倒,想力挽狂瀾恐怕都沒有那么容易!袄洗蟆敝氛媸且粭l不歸路啊!所以,當“老二”的確也有其實際的地方。這也就是許多人寧當“老二”不當“老大”的原因所在。
其實當“老二”還有其他的好處:
(1)靜看“老大”如何構筑、鞏固、維持他的地位,他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作為你的經(jīng)驗和指標。
(2)可趁此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實力,以迎接當“老大”的機會。
(3)因為志不在“老大”,所以就不會太急切,得失心也不太重,不會勉強自己去做力不從心的事情,反而能保全自己,也會降低失敗的概率。